Friday 10 June 2011

猫城故事说不尽

美丽的城总有一条古老的河,彼此相依,共历风雨,在岁月中酿成了灵韵与妩媚,吸引旅人驻足、凝视、沉思,久久不舍离开。

从马来半岛飞越南中国海,来到婆罗洲这座最繁华的城市,印象最深不是立在马路中央蓝眼睛大白猫雕像,而是城中那一条悠悠漫漫的砂拉越河(Sungai Sarawak),以及忙碌川行两岸的篷顶舢舨。

砂拉越是马来西亚最大州属,首府古晋译自马来文“Kuching”,即“猫”的意思,所以有“猫城”别称。据说这名字是由第一代白人王公占姆斯布洛(James Brook)所取。当地老一辈潮属华人却有另一说法——“古晋”是当时大井巷有一口“古井”而来。

砂拉越河水不算清澈,南岸是游客络绎不绝的河滨公园(Waterfront)、华人集中的老巴刹区和现代商场酒店林立;北岸则有传统马来甘榜、行政中心、皇宫和古堡。


两岸设有多个渡头,数十艘舢舨每天来来往往,每趟收费马币40仙,把赶着办事上学的各族人民,或悠闲玩乐的游客送到彼岸。

搭船到对岸,正好是放学时分,尾隨结伴而行的马来小学生,漫步在城市边缘的甘榜。它无可避免跟上现代化步伐,传统高脚屋只有寥寥几间,难得还保存了一份宁静。

取道马来小学的边缘,可到达建於1878年的玛格烈达堡垒(Fort Margherita),一座似英国古堡的洁白建筑。它以第二代白人王公查尔斯布洛(Charles Brooke)的妻子为名,用来抵御外敌,如今是警察博物馆。到此的游客不多,只需登记便可攀上古堡高处,如果一个人,正可静静地俯视古晋市容,望风怀想这座城的过去与未来。

北岸更为瞩目的是砂州元首宫殿(Astana)与金黄圆形尖顶的州立法会议大厦,把砂拉越河畔坐成一幅壮丽的风景。

洁白宫殿比玛格烈达堡垒更古老,原是一所木建政府大楼,查尔斯布洛在1869年用砖改建,送给即将到来相聚的妻子玛格烈,真可谓一份坚固的“爱的礼物”。

玛格烈牵引着两座白堡的事迹,在古晋成了令人遐思的女人。她应是个聪慧的人,著作《我在砂拉越的生活》(My Life in Sarawak)是砂拉越历史书写不可忽略的参考资料,王尔德还写了童话故事《The Young King》献给她。

宫殿守卫森严,游客只能在外拍照纪念。附近的胡姬花园带来很大惊喜,小册子介绍园内收集了4万株共65个品种,足以让爱花人流连忘返。
南岸的海唇街(Main Bazaar)和河滨公园相隔一条大马路,纪念品商店盘踞,处处是“猫”影——等待出售的猫饰品。幸而,还有几间传统杂货店,偶尔飘来海产咸味,让人嗅到生活的味道。

海唇街和附近的亚答街、花香街、友海街、中国街、下横街、大井巷等统称老巴刹区,是华人在18世纪初登陆古晋后落户之处。这里隐藏着李永平《吉陵春秋》描写的万福巷原型——华人集居,充满中国小镇风情,早期也确实有经营青楼、鸦片馆和木匠。亚答街英文名Carpenter street,其实是以“木匠”为街名。

在老巴刹区蹓跶,隨时可遇上地缘组织的老会所,或色彩斑烂的寺庙。1770年矗立的大伯公庙(寿山亭)和1848年的凤山寺,在阳光灿烂时刻是个耀眼的风景。饥肠辘辘时,就近寻觅一碗独特的哥罗面(即干捞面),或墨绿汤头的叻沙面。这是砂拉越的独特风味,材料与调味和马来半岛有所不同。

每次从海唇街转到花香街,转角处的晶露(cendol)肯定不会错过,在炎炎午后来个清凉的享受。沈姓老板第三代经营这个小冰档,不过年底会吃不到,因为老板每到年底就会转行,去甘榜收集榴梿来卖了。
古晋的故事说不尽,要了解就一定要去砂拉越博物馆,被誉为东南亚其中一个最佳博物馆。馆分两座,旧馆是诺曼式英殖建筑,1891年开放至今,前面有个美丽的草坪,单是这一点,就可徜徉一下午了。馆藏婆罗洲特有自然生物样本,以及各族原住民的生活风貌,如乐器、器皿、雕刻、喜丧礼仪用品等,甚至将一座伊班族长屋摆进去。

新馆在行人天桥另一端,主要展示砂拉越历史进程,可在这里细读白人王公(Rajah Putih Brooke)三代统治砂拉越的百年历史。另辟中国与婆罗州的商贸足迹,双方早在第9世纪就有往来,留下许多精彩古陶瓷,也影响了原住民日常所用的陶瓷造型。

砂拉越河和城的历史一起流动,一个世纪流过一个世纪,承载着砂拉越人的快乐与哀愁。日落时分,坐在砂拉越河畔餐馆,欣赏河水在苍茫的暮色中滔滔流过,粼粼波光。如果降起大雨,点点滴滴在河面,淅淅雨声传入耳际,此时此刻,真有置身婆罗州热带雨林的神秘感觉。

其他:

@周末市集:周六下午开始至星期天在砂督路(Jalan Satok)开档,特有蔬果、野菜、海产、手工艺品、宠物、花卉及小食等百多个档口,不容错过。

@从古晋可出发到多个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园或原住民长屋。距古晋约35公里的砂劳越文化村,每年7月间举行著名的“热带雨林世界音乐会”。

@住宿:背包旅舍至五星级酒店皆有,河滨和老巴刹区有不少选择。

@手信:胡椒、咖啡、猫饰品、原住族手工艺品。

@延伸读物:Old Kuching, Alice Yen Ho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