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1 October 2013

吉兰丹的一抹微蓝


那一抹微蓝,不是来自天空,而是眼前的一碟饭。这一碟蓝色的饭,伴隨新鲜蔬菜丝和脆生生的炸鱼,外表柔丽,味道咸香,放进咀里每一口,不只填饱了肚子,也好像咽下了丝丝浪漫情怀。 

蓝花饭(Nasi Kerabu)是马来半岛东海岸著名佳肴,马来语kerabu意即生菜。蓝色米饭由蓝花汁染成,这种花卉在新马各地常见,也是娘惹爱用的食材。只须将蓝花用水煮一煮,再把染色的水用来煮饭,便成了美丽的蓝饭。 

生菜主要有荳牙、黄瓜丝、包菜丝等,另有切幼的香菜和炒香的椰丝,再加上鱼露和特制参峇辣酱。佐料肉类可隨意搭配,绝对少不了一条炸脆小鱼和几片鱼饼,也可配上炸鸡或仁当,最后别忘了加上半颗咸蛋。 

这一盘丰美的米饭,吃起来清清脆脆,留下满口香香的,辣辣的,咸咸的味道,还带着一点点腥味,真像是吃下了万种柔情。诱人色相牵扯着种种情味,不能不叫人爱上它,回来后常常思念,总想再去吉兰丹,为这一道独特的地方风味。 


把饭煮得如此,是出色的吉兰丹女人。她们就如蓝花饭,外表柔丽而实质坚刚,看似委婉却充满动力。她们用那一双温柔的手,一面烹调传统美食,一面编织手工艺品,把地方经济推动起来,为吉兰丹撑住了一片天。 

吉兰丹位于马来半岛东海岸最北端,毗邻泰国,马来人口逾九成,是马来文化最浓郁的一州。首府哥打峇鲁濒临浩瀚南中国海,海产丰富,民情朴素。吉兰丹人爱说自家的语言,外州马来人可能也听不懂,当地华人却能对答如流,一起说得不亦乐乎,留给外州人一个惊叹。 

要认识吉兰丹女人的韧力,必定到首府哥打巴鲁市中心的大巴刹。巴刹以先知默罕穆德的妻子西蒂卡迪佳(Siti Khadijah)为名,一位聪慧而善于经商的女人。这座八角形建筑共有三层,内部绿色墙壁,最特别的是,正在忙碌做生意的档主,清一色是马来女子。 



卡迪佳巴刹不仅是当地市民日常光顾的地方,更早已成为旅游胜地。到访哥市的游客,必定到巴刹一游,不仅购买土产,体验民情,更是为了将一幅幅充满活力的买卖风景,定格成明信片般美丽的彩照。

大清早的巴刹最热闹,底层是湿巴刹,售买瓜果蔬菜和鸡鱼肉海鲜等新鲜食材,光顾者都是当地市民。只见女档主盘坐在中央,身边围满色彩斑烂的货品,她们裹着头巾身着马来传统女服,在那里招呼客人、买卖、伸长双手收钱递物,身手熟练,一派从容。

要选购土产可在一楼和二楼慢慢游览,一楼售买干货,鱼饼(kelopok ikan)、虾饼、咸鱼、香料等,可以把浓浓的来自东海岸的味道带回家。若是逛得肌肠辘辘,不妨到同层的美食广场寻味,尤其是美丽蓝饭和各式各样糕点。蓝饭通常以蕉叶包裹等待青睐,只要肯开口问一问,一定找得到那一抹蓝色踪影。二楼则有手绘峇迪,沙笼、金锦锻、沙笼、篮子、席垫、风筝等等手工艺品,也是特别的手信。


哥市光观景点


哥打巴鲁市内的光观景点多集中在独立广场一带,步行便可抵达。丹州皇室礼俗博物馆原是佳哈皇宫(Jahar Palace),苏丹莫哈末二世(1837-1886)建造赠予长孙。这座宫殿原本没取名,后来的继位者以殿前一株佳哈树为名。

馆内陈列丹州皇室历史和各种皇室礼仪或用品,从出生、割礼、嫁聚等皆有。保留原状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木材原料加上细致雕刻,展现了精美的马来传统手艺。


属于苏丹莫哈末二世居住的宫殿则是雄伟的大皇宫(The Grand Palace),建于1845年,当时杰出木匠和工匠选用上等木料,依照马来传统格式建造。如今它用来进行皇家典礼,现任苏丹不再住这里,也不对外开放,但那一扇深褐木质大门,常常吸引游客驻足留下倩影。


附近还有一座二战博物馆,建筑本身原是丹州首间商业银行,二战时沦为日军的秘密基地。日军最初从哥打峇鲁登陆,进而占领马来亚。馆内珍藏二战的图文史料和日军使用过的武器和交通公具等。

要进一步了解丹州的历史人文地理各方面,丹州博物馆里有详细的解说;若要欣赏丹州民间传统艺术,可到哥打峇鲁艺术坊,那里定时有传统乐器、陀螺、风筝、皮影戏的演出。

悠悠吉兰丹河,孕育了一方水土,庆幸发展列车没有快速开至,河畔一栋栋别致老建筑,安然地留守岁月。这里不繁华,却有无穷韵味,只因那一碟蓝饭,那一腔方言和那一群刚柔并蓄的马来女子,温和低调地折射美丽光芒,让吉兰丹如此独特,如此让人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