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0 November 2012

奋起湖的美丽与哀愁




关于阿里山的美丽,已经无需赘言描述,所以这次不去阿里山,也免得跟陆客挤成一堆,因此决定留宿在中继站——被誉为“南台湾九份”的奋起湖。

在嘉义火车站转公车上山时,掮客纷纷趋前,可安排私家车送到山里任何据点,在他们口中,奋起湖变成了punki,原来是闽南语畚箕之意。

这座海拔1405公尺的山镇,位于竹崎乡中和村。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中间低凹,形似畚箕,其实并没有湖泊,只因云雾环拥如湖而得名。居民嫌“畚箕”之名不雅,便改为谐音“奋起湖”,寓意“奋发图强”。


从嘉义到奋起湖,平日只有两班公车,即清早7时和下午3时。距奋起湖约6公里的石棹是个小市镇,较多趟公车往返为当地茶农和镇民服务,因此奋起湖的酒店或民宿一般会建议旅客搭车到石棹,他们再安排车子载送,方便自助旅客隨时抵达。

从嘉义到石棹约90分钟车程,经过一大片又一大片高山茶园,这里便是盛产阿里山茶的地方。只见采茶人站在茶丛中弯腰采撷,山高气爽,风光秀丽,时而烟雾飘来,景色迷蒙,气候也慢慢转凉,空气更加清新。

奋起湖是嘉义到阿里山火车道最重要的一站。早期,阿里山蒸气火车的功能是运载木材,火车行驶至奋起湖,便要加水添煤,伐木工人便下车用午膳,于是产生了著名的铁道便当。伐木业式微后,森林火车渐成观光火车,旅游业应运而生,在火车站下方一条约500公尺的老街,也成为当地特产汇集之处,大做游客生意。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发公路,再加上近年发生921地震和88风灾,大事破坏阿里山火车轨道,无法全线通车,如今游客多是自驾或乘旅巴从嘉义直达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再登上祝山观景线、神木线或沼平线小火车,体验短程的森林小火车乐趣。

从嘉义经奋起湖到阿里山的主线已停驶两年,令奋起湖流失大量游客,为了振兴旅游业,当地业者不断开发新景点,除了原有著名的铁道便当、火车头车库和游览老街,更设计了许多林中步道及合力保护古迹,让人走进奋起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风貌。


午后抵达奋起湖,便在周围蹓达,曾经繁忙喧嚣的交错铁轨和古朴候车站,如今默默守候岁月。古老的火车头车库就在附近,板库里停放一截编号29的旧式蒸气火车头,述说奋起湖的前世故事。

这座车库原是火车头“休息”的地方,也是阿里山蒸气火上山和下山时的接驳、补给、交换和验车站,承担过重大使命。如今车库已成为蒸气火车展示馆,墙头挂着许多老照片,让人了解阿里山森林铁路的历史,同时也展示了88风灾时,惊心动魄的水淹山镇图片。


木马栈道是其中一条较短的林中步道,老少咸宜,起点就在好望角咖啡馆旁的山阶。拾级而上至观景台,鸟瞰奋起湖全景,氤氲云雾开始弥漫小山镇,犹如阿里山的“悲情城市”,和遥远的九份一样,美丽而哀愁。

木马原来是伐木时代的人力运木工具,奋起湖一带盛产珍贵的扁柏和红桧,现已禁止砍伐。木马道下方铺有原木,以减少木马移动时的磨擦力。走在木马道,本该怀想先民们的辛劳,可是,走着走着,眼前青葱树林,倏忽变成一片翠绿的竹海,原来到了翠竹坡。当地旅游业者以它比美《卧虎藏龙》电影里的竹林场景,我却觉得它更像宫崎骏的梦幻世界,处处流露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


美丽的翠竹坡是山民们细心保育的成果,走至尽头有一株百年神木,神木身上寄居许多“房客”如山苏和崖姜蕨,形形色色的植物在周围自然生长,如果我是植物学家,这里肯定是天堂。

由于火车暂时停驶,回程时可潇洒地漫步铁道。两旁有茂密的杉木树,奇特的是林中架起一个个大水槽。据知,奋起湖百多户人家的食用水,都是自家衔接的山泉水,虽然不用缴水费,保管和维修水管的费用也不菲。


走出林道,步入老街,品尝土产店里用山泉水冲泡的茶叶,无论深焙或清香种类,味道都特别好。老街是搜寻手信的最好地方,阿里山茶、火车饼、公婆饼、茶叶铁蛋、桧木等等,吃的用的收藏的,都可满载而归。


山镇的夜晩不寂寞,可踏着铁路和夜间精灵相会,展开赏萤之旅。不必跋山涉水,只须沿着轨道经过百年土地公庙,在漆黑之中便可看到萤踪。轻易地捉住一只来研究,两截发光的地方,持续发出黄绿色的微光。带路的导游说,原来雄虫交配过后仍到处飞舞,雌虫因为有了卵,都藏在林丛里了。萤火虫吃什么?答案竟然是蜗牛。

夜幕低垂雾色渐浓,在街边小食店吃一顿特别的土鸡火锅、清炒野菜山苏、旺肠锅和茶油面线,耳畔传来虫鸣蛙叫的大自然乐曲,三五知己围炉而坐,聊个畅快,此时此刻,人生几何。




山民睡得早,回饭店泡个木桶药草汤后带着甜蜜入眠,隔天隨清脆鸟鸣而醒,精神抖擞。只真可惜留给奋起湖的时间太少,所以有了重访的理由,是的,一定会再来,从奋起湖出发,走一趟大冻山步道,去欣赏长达3分20秒的日出!

Tuesday 28 August 2012

穿越时空



小时看漫画,小叮当带着大雄乘坐穿梭机,或是打开任意门,便能游走于过去、未来或天涯海角,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

关于穿越时空这回事,最近经典台在播港剧《寻秦记》,讲述现代人回到两千多年前见证最动荡的时代政局,片子很长没什么耐心追看;倒是几年前的《九五至尊》看了大约两次,话说雍正皇帝飞越现代还闯出一番事业,间中不乏爆笑情节。

中国电视剧去年也掀起一股“穿越”时空的风潮,最火红当属《步步惊心》,改编作者桐华的网络小说。此剧讲述现代白领丽人掉入清朝“九王夺嫡”的漩涡中,当了康熙身边的奉茶宫女,还和几个阿哥成了挚友或情侣。

细致的场景、服装造型和拍摄手法,加上俊俏的男女演员和刘松仁这个老戏骨,为戏剧加分不少。

变作纤纤满州女子的马尔泰若曦,因为预知历史的结局,做事总是思前顾后,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以致常年忧思,油尽灯枯而隨风飘回现代。

若曦的身躯里住着现代女子的心灵,却受困于守卫森严的皇宫这个大牢房。中国传统的束缚和独立自由的思想,时时在她脑里拉距。身边有权势的男人们,大都妻妾成群,这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她无法扭转的事实。既然如此,她为自己理出了一套自处的方式,不去主动爱男人,就等男人来爱她,哪个真正守护着她,就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位置。

可是,中国剧实在有点长,言情的更爱洒狗血。性格阴鸷的雍正变得用情至深,时时处在纠结的情爱之中,与历史面貌大相径庭。当知悉若曦的死讯,雍正泪流满腮,一句“没有朕的允许你不准死”,我突然笑了,仿佛看到马景涛上身。原来,不论哪个时空,琼瑶式的爱情总会借尸还魂。


说到雍正,我最初印象是《大内群英》里万梓良饰演的,剧情把四皇子夺位和心狠手辣摆出来,所以自小就认为雍正并非天命所归。后来看了改编自二月河长篇的《雍正王朝》,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宫廷剧,看了又看,但是看到允禛登基后便兴味乏然。

最近在书展买了阎崇年《清宫十大疑案正解》以为会有答案,结果雍正是否夺位还是谜团一堆。算了吧,历史不过是属于胜利者的,现代人把历史当成故事来编,编得一流娱乐了大众,未尝不是好事一桩。

Wednesday 6 June 2012

什么都不干



坐成一尊化石算了。

请了一星期不长不短的年假,原本脑子里想着要去这里去那里游玩。先看了亚航飞杭州的机票,根本没便宜就算了,上海梦至今没法落实。

再看看去永珍的机票,发现9月后有大特价,想了又想,结果按下了10月杪大学一星期短假的时段,去不去得成到时再算。

然后又想去槟城登升旗山泡咖啡馆探老友,查找了Tune酒店网页,三天的双人房住宿不用100令吉,心动了,可是又按捺下来,想了又想,结果错过了这个优惠。

再过两天长假就开始,我现在却那里都不想去了。反正二月河的《乾隆皇帝》还没读完,牙齿也几年没洗没修理了,想办事还是有事可办。

再不然,这几天都在泡港剧搞到睡眠不足,正好大睡一场,谁看不过眼,何妨吟一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Monday 4 June 2012

希望时间将它遗忘









山的华文名、马来名和英文名,都有不同的叫法。因为是太平人最熟悉的山,人口居多的太平镇华人称它为太平山,官方马来名是Bukit Larut

1884
年,英国人George Maxwell为了逃避南洋的酷热,跑到山头兴建土木,山便以他为名,称为Maxwell Hill。除了避暑,山头也提供了最好的视野,让殖民者鸟瞰太平镇及港口的锡矿出口活动。

山就在湖畔,远处是幽绿的青山,近处是翠碧的湖水,今生今世,山与湖注定相守。


太平山海拔1035米,坐落在霹雳州的古老小城太平(Taiping)。小城离首府怡保之北80公里,离首都吉隆坡302公里。太平原是殖民者最重视的采锡之地,这里有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博物馆、动物园、铁路,在街角转个弯,随时可遇上经过百年岁月洗涤的建筑物。

太平的风景以太平湖和太平山最出名,因为这座山和这片湖,太平一直都是充满灵气的太平。

西马半岛的高原度假胜地中,金马伦广袤连绵,福隆港美丽闲逸,云顶人气沸腾,日莱峰低调沉著,槟城升旗山古意盎然。相比之下,太平山是最小、最原始和最不受打扰的一个。

因为小,所以常被忽略,因为被忽略,铲土车和大电锯很少到访,也因此能够较好地保留了它原始的面貌。希望,时间继续将它遗忘,太平山才会是永远的太平山。

早期山路崎岖,殖民者策马入山,柏油路于1948年铺好,方便山客步行探访,越野车也开始呼啸而入。沿着蜿蜒的山路,身边处处是热带雨林、虫鸣鸟叫、山泉瀑布、清风爽气,这都是大自然赋予山的珍贵宝藏。

怕热的殖民者和开发商机的生意人,往往在半岛高原建造了舒适的设备,让山客舒服地享受山居时光。太平山的特别之处,却是那几乎没经过商家精心策划的翻新、发展与经营。山上只有两所旅舍和几间别墅,无论是木材或砖石建造的房屋,处处都显得那么不经心,简朴而宁静。

太平山只准备了基本的设施。到这里,是为了逃避烦躁闷热的都市和享受彻底的宁静。摄氏15度至25度的气温,最适宜带一本书,一支笔和一本日记,在满山青绿和清凉空气里,静静地书写心情,阅读文字。

在旅馆打工的马来中年长居山中,面色红润,热情不减,可是订一盘炒饭却要一小时后才上桌,唤收钱人影又不知道去了哪,看来山居岁月容易让人忘记了时间,世间营营役役所追求的金钱物质,似乎都与他无关。


百年前的英国人也曾决定在这儿栽种茶叶,后来却发现金马伦才是最适合种植茶叶之地。当初错误的决定,由海拔656米高的茶屋(Tea House)作见证。茶屋如今已经破落,周围不少美丽的花卉绽放娇艳,却很难看到茶的踪迹。


起个大早步行下山是太平山之行的最好完句点。踽踽山间,泠然清风迎面而来,细细聆听大自然奏起的交响曲,邂逅一生中最美丽的山林画面,参天古树忽而让路,太平镇全貌便在眼底,掬起一瓢潺潺的山泉,往脸一泼,顿时精神卓荦。


山,并不只因旅人而存在。从半山的茶屋往下走,随时可以遇上或是夫妻结伴,或是一群朝气勃勃的青少年,他们都是早起的晨运者,吸取山林散发的最新鲜氧气,与山同乐。人声渐闻,熙熙攘攘的太平镇,似近还远,慢慢地慢慢地,才察觉自己已重返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