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6 May 2007

永远的荷兰街

马六甲有一条荷兰街,远近闻名,虽然政府为了纪念出生在这条街的建国功臣而将它改名为敦陈祯禄路,在马六甲人心中,荷兰街永远叫荷兰街。

踏足不到500米的荷兰街,脚歩要放慢,一栋栋老厝毗邻紧贴,一些转变为商铺或旅馆,很多大门紧锁,看不到主人出入,更有一些已经破落坍塌,或成为引燕屋。

街上的商铺是安安静静做生意的画廊或古董店,所以尚能守着它由古至今的矜持与沉着气质,而引燕屋招来大群燕子终日在上空盘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感,不禁油然而生。

两排屋深百余英尺的豪宅,便是峇峇娘惹的发源地。峇峇娘惹是早期南来华人与土女结合繁衍而形成的特殊族群,大多分布在曾为海峡殖民地的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三地,其中又以马六甲的最悠久,许多峇峇族的"母家"(rumah abu )在这里,而荷兰街便是形成峇峇娘惹文化的据点。

左边的门牌单数,右边门牌是双数,只要掌握了门牌号码,想要知道哪个峇峇先贤来自哪所大宅,轻而易举。这里最出名的峇峇望族,要数73号"长源"和111号"同发"。

"长源"是第一个在马来西亚种下橡胶种子的陈齐贤故居,也即是陈笃生的孙子。

"同发"是争取国家独立及创立华人政党马华公会的敦陈祯禄故居。这间老屋最早由陈祯禄的祖父陈春木于1875年买下。

经过岁月洗涤,峇峇望族后代很多都已搬迁他处现代化的洋房或移居大都会,将祖厝留给管家看顾,所以大门终日深锁,看不到日常生活情景,游人只能从外观赏,尤其是双门、窗扉、门楣上大大的中文字最具特色,字体苍劲有力,自成一格,展示了书法艺术之美。

荷兰街原名叫Hereen Street,意思是绅士街。屋子在18世纪荷兰殖民时代开始兴建,建筑本身是又长又窄的荷兰式排屋,华人迁入后,融入了中国建筑风格,在英殖民时代又添加了维多利亚式风情。

要深入了解峇峇文化,不妨到门牌48-50的峇峇娘惹博物馆参观,它的建筑、家具和摆设,以及陈列的服饰等,都充分体现了峇峇娘惹的特色。进入参观,如同走入时间隧道,一窥峇峇娘惹族群的生活习惯及文化。

峇峇娘惹的日常生活保存传统的华人礼仪习俗,服饰及饮食方面又创造出中巫合璧的杂质特色。娘惹是烹调能手,传统的马来食物口味浓重辛辣,早期华人大都吃不惯,于是嫁给华人的马来女子,在掌厨时调整,多点香料少点辣,形成了特殊风味的娘惹餐。

娘惹也擅长制造小巧玲珑的糕点,由椰浆、糯米、糖,再加上兰花汁所造的"娘惹糕",色彩缤纷,挑动人们的味蕾。


荷兰街小资讯:

·峇峇娘惹博物馆入门票:成人8令吉,小孩4令吉。


·122号永春会馆创立于1800年,迄今206年,长约200尺,分三进,雕梁画栋,可与青云亭同列为马六甲最完美的古建筑物。

·117号徐氏宗祠是一栋西化的洋楼,夹在与两排中式老厝之中,屋前是一片小庭子,与众不同。


·103号"坚贞"为曾昆清故居,屋墙铺上青瓷,非常好看。马六甲市区有一条曾昆清路与一座曾昆清桥。

·70号鹏志堂(Malaqa House)是一间修复得相当细緻的典型老屋,售买古董、家具与纪念品。


·8号荷兰式店屋经过民间筹资认真修复,可免费入内参观。开放时间从星期二至六,上午11时至下午4时。


·街后有一间家庭式娘惹餐小馆,香浓的"晶露"不妨一尝。位置就在门牌31号后面。

·荷兰街上的旅舍或客栈各有特色,标准房价格从80令吉起。

No comments: